每日經濟新聞 2018-04-26 15:54:31
近日,華策影視同時發(fā)布了2017年年報和2018年一季度報告。2017年,華策影視營收超50億元,凈利潤超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超過3成。但在2018年一季報中,公司凈利潤則出現了超過7成的大幅下跌。其實,作為電視劇行業(yè)的頭部公司,雖然2017年華策影視出品了不少爆款,但不少都面臨高收視低口碑的窘境,公司在發(fā)力的電影業(yè)務上似乎也仍處于“陪跑”狀態(tài)。激烈競爭下,由于公司追加了制作投資,華策影視增收不增利的痛點依然存在。
每經記者|畢媛媛 每經實習記者|張春楠 每經編輯|溫夢華
近日,華策影視同時發(fā)布了2017年年報和2018年一季度報告,兩份報告呈現了不太一樣的圖景。2017年,華策影視營收超50億元,凈利潤超6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超過3成。但在2018年一季報中,公司凈利潤則出現了超過7成的大幅下跌。
華策影視內部人士對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解釋一方面由于部分項目收入沒有在一季度確認,另一方面是因為去年公司變更了會計準則使得提前確認了部分收入,“其實單季度業(yè)績波動大是項目制影視公司的共同特點。”
作為電視劇行業(yè)的頭部公司,雖然2017年華策影視出品了不少爆款,但不少都面臨高收視低口碑的窘境,公司在發(fā)力的電影業(yè)務上似乎也仍處于“陪跑”狀態(tài)。激烈競爭下,由于公司追加了制作投資,華策影視增收不增利的痛點依然存在。
大女主劇口碑流量不成正比,華策2018年將換打法
2017年不管是電視劇行業(yè)還是華策影視都出了不少爆款,其中由華策影視出品的《楚喬傳》《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孤芳不自賞》分別位列年度互聯網點擊播放前10名和衛(wèi)視收視率前10名。
這樣的成績對華策影視而言無疑是喜事一樁,但在熱鬧之下,可以發(fā)現,這幾部劇的同一屬性還是“大IP+大女主”劇。
▲火爆一時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豆瓣評分也僅6.2分(圖/豆瓣)
這其中的大部分又都遭遇了口碑危機,《孤芳不自賞》《楚喬傳》在豆瓣上3.0和4.9的評分也證明了相當大一部分的觀眾對此是不滿意的。
但華策影視相關人士稱這這很正常,并分析了《孤芳不自賞》的成功邏輯:“好萊塢劇集里有一種劇集叫'爆米花劇集',即從剛開始就知道結局了還是愿意去看。對于影視制作內容來說,觀眾看故事情節(jié)是一部分,對人性造成的感動也是非常重要的需求。”
不過,同類型大女主戲在短時間內密集“轟炸”熒屏,加速消耗了觀眾的注意力。從市場傳出的關于廣電嚴審古裝劇消息來看,古裝歷史傳奇劇,也變成燙手山芋,讓制作方和播出平臺左右為難,原定于今年上映的《巴清傳》和《如懿傳》均前途未卜。
古裝劇的缺位,使得2018年電視劇市場開年時期幾乎被現實題材劇壟斷, 華策影視相關人士也表示:“2018年監(jiān)管層在引導關注現實題材”。從華策發(fā)布的片單來看,《創(chuàng)業(yè)時代》《奔騰歲月》等均被寄予厚望。
電影方面,華策影視顯得就沒那么春風得意,而更像是位“陪跑者”。雖然參與了《功夫瑜伽》《悟空傳》等大作,華策影視2017年電影的銷售額卻比2016年下降了超80%。對此華策影視解釋稱:“確認的模式不一樣,從全額確認改為了凈額確認”。
▲華策影視2017年電影銷售營收情況(圖/2017年年報)
不過到了2018年,華策影視一改 “陪玩”之姿,公告稱將要主控投資、主控發(fā)行等13部電影項目。
▲2017年報顯示,華策在2018年電影投資上映情況(圖/2017年年報)
值得一提的是,網大的野蠻發(fā)展不僅吸引了傳統(tǒng)影視公司如華誼、慈文入局,年報透露,華策影視的首部玄幻喜劇網大《聶隱娘之長安鬼將》已于4月開機。
互聯網成主渠道,加重影視公司“增收不增利”
隨著影視劇制作成本的提高,銷售價格也在持續(xù)上漲,可惜影視劇價格的暴增并未給華策影視帶來相應的收益,華策影視“增收不增利”的現象愈發(fā)凸顯。
從華策影視連續(xù)五年的利潤表來看,華策影視營業(yè)收入迅猛增長,從2012年底的7億元躍升至2017年的超50億元。相比之下,華策影視凈利潤的變化非常平淡,其中2012年凈利潤2億多,2017年僅增長至5億多,增速并不明顯。
▲2017年華策影視主要會計數據(圖/2017年年報)
該相關人士向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透露:“這是華策影視商業(yè)模式的轉變,當互聯網慢慢成為影視內容的主渠道之后,促使影視內容的廠商回歸到它的本身,就是要花全部精力去做能承受的最大成本,做出影響力非常廣泛的精品劇來。”
細看2017年年報數據,每經影視記者看到包括《創(chuàng)業(yè)時代》《甜蜜暴擊》《談判官》等在內的前五大作品總計銷售近25億元,比去年同比上升近50%。但不同往年的是,單部劇的銷售額在財報中并未體現。
每經影視(微信ID:meijingyingshi)記者前去咨詢華策影視相關人士,被告知:“因為我們要考慮到我們的采購方不想公布他的成本,他不希望他的投資者或下游的競爭對手知道它的成本結構”。
▲占公司主營業(yè)務收入前五名的影視作品情況(圖/2017年年報)
但增加近一半的銷售額仍然令人感覺到夸張,華策影視方稱是因為視頻平臺的抬價導致價格飆升。
實際上,互聯網對于影視劇的售賣造成了相當大的影響。從最開始的影視劇由電視臺占主導權演變成如今網絡平臺成了真正的金主。
舉例來說,2011年《甄嬛傳》網絡版權是每集30萬元左右,到了《孤芳不自賞》,兩種平臺的版權銷售已達單集千萬元。
關于凈利潤增速緩慢的原因,華策影視相關人士則表示:“這是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斗爭的過程,華策影視追逐的影響力在利潤的兌現上會延后,我們認為掙未來的錢比掙當期價值的錢有意義的多。”
關于這個“未來”有多遠?“華策影視的股票激勵中寫道,要求18年要做到7.8個億的利潤,19年要做到10個億的利潤。”
一季度利潤跳水,會計準則變更成業(yè)績雙刃劍?
盡管年報成績表現亮眼,不過華策影視一季報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
今年第一季度,華策影視的營收增長超過3成,達到接近6億元,但凈利潤卻出現了超過7成的大幅下滑,由去年同期1.4億元縮水至不到4000萬元。
▲華策影視第一季度主要會計數據(圖/2018年一季報)
對于一季度業(yè)績跳水的原因,華策影視表示是由于項目制作周期等因素的影響,確認收入的全網劇數目減少,此外由于去年第一季度公司對應收賬款會計估計進行了變更,使得同期凈利潤基數較高。
去年一季度,華策影視在營業(yè)收入下滑超過1成的情況下,凈利潤增長了超過2成。這與華策影視更改了會計準則中應收賬款的壞賬計提有關。在此前不到一個月,華策影視更改了計提比例,其中1年期的應收賬款計提比例由5%縮減至1%,2~3年的應收賬款由50%減少至30%,3~4年的應收賬款由100%減少至50%。
計提比例降低意味著公司2017年提前確認了部分收入,但這同時也使得2018年的財報變得不那么好看。
以1年期以內的應收賬款為例,根據華策影視2017年年報,這部分應收賬款的賬面余額為32.98億元,按照0.88%的計提比例,公司的壞賬準備為0.29億元,而如果以變更前的計提方式計算,這部分的壞賬準備會達到1.64億元。換句話說,僅通過變更這部分賬款公司就可以提前多確認大約1億元的利潤。
▲2017年年報中,采用賬齡分析法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圖/2017年年報)
“我們認為會計準則變更只會影響我們2017年的業(yè)務,它的影響是一次性的。”上述華策相關人士認為業(yè)績動蕩主要與公司目前的收入結構有關。“其實單季度業(yè)績波動大是項目制影視公司的共同特點,華策影視也正在開發(fā)藝人經紀、IP衍生品等多元化業(yè)務來減少這種情況發(fā)生。”
事實上,華策影視并不是唯一一家更改會計準則的影視公司,修改計提比例已經在影視行業(yè)上市公司內形成了一股“潮流”。除華策影視之外,華錄百納、新文化、長城影視等公司都先后對計提比例進行了調整。
以華錄百納為例,在2017年半年報中,華錄百納表示會計變更會影響當期凈利潤將近9000萬元,不過公司同期凈利潤只有不到6500萬元,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進行會計變更,公司將扭贏為虧。今年第一季度預告中,華錄百納也出現了凈利潤大幅預減的情況。
對于為何要修改會計準則,影視公司表示是為了更真實地反映公司業(yè)績。例如公司主要客戶為國內各大衛(wèi)視和視頻網站,因此壞賬風險較低。華策影視內部人士也否認了修改會計準則是為了財報更好看的說法。“這和影視行業(yè)的整個情況相關,影視行業(yè)本身就是一個賬期很長的行業(yè),將別的行業(yè)的會計準則套用影視行業(yè)是不公平的。”
“調整會計準則是正常的,唐德影視、歡瑞世紀上市時都是新的會計準則,全行業(yè)統(tǒng)一更符合實際情況。”某不愿具名的證券分析師對每經影視記者表示。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