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16-03-14 01:18:55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除了對一些違法企業(yè)提起訴訟之外,去年,檢察機關已對多地行政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行政機關因不作為而成為被告的風險明顯加大。
每經編輯|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記者 李彪
行政機關單位不作為,將面臨“吃官司”風險,檢察機關發(fā)力公益訴訟。
3月13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聽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關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報告,聽取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關于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的報告。
曹建明介紹,自去年7月起,以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資源保護、國有資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為重點,在13個省區(qū)市開展提起公益訴訟試點。山東、江蘇、廣東等地檢察機關已提起公益訴訟12件。
另外,《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除了對一些違法企業(yè)提起訴訟之外,去年,檢察機關已對多地行政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行政機關因不作為而成為被告的風險明顯加大。
●多地環(huán)保局被提起訴訟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探索建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制度”。賦予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的權利,一時間業(yè)界對于公益訴訟的發(fā)展充滿期待。
2015年6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相關決定草案,擬授權最高人民檢察院在生態(tài)環(huán)境和資源保護、國有資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開展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改革試點。
2015年7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北京、內蒙古、吉林、江蘇、安徽、福建、山東、湖北、廣東、貴州、云南、陜西、甘肅等13?。▍^(qū)、市)檢察院納入首批試點。此后,最高人民檢察院先后印發(fā)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的方案和實施辦法,進行全面部署。
2015年12月16日,山東省慶云縣檢察院因縣環(huán)保部門不依法履行職責,依法向慶云縣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訴訟。成為檢察機關試點提起公益訴訟后,全國首例行政公益訴訟案件。
曹建明稱,自去年7月起,對325起案件啟動訴前程序,向相關行政機關或組織提出檢察建議,督促履行職責。相關行政機關已履行職責或糾正違法224件,相關社會組織提起公益訴訟6件。
對仍不履行職責或沒有社會組織提起公益訴訟、公共利益繼續(xù)受到侵害的,山東、江蘇、廣東等地檢察機關已提起公益訴訟12件,曹建明介紹,貴州省錦屏縣7家石材公司長期違法排污,縣環(huán)保局兩次收到檢察建議仍未履行監(jiān)管職責,縣檢察院提起公益訴訟,人民法院依法判決確認縣環(huán)保局行為違法。該縣認真整改,責令相關污染企業(yè)停產整頓,并對全縣非煤礦山進行集中整治。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1月23日召開的全國檢察長會議上,曹建明給出的數(shù)據是,截至目前,山東、貴州、福建、江蘇、廣東、安徽6省檢察機關已提起8起公益訴訟。今年以來,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在明顯提速。
●行政公益訴訟體制待建
2016年1月,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布了5例檢察機關提起公益訴訟試點工作典型案例,其中3例涉及行政公益訴訟,且被起訴對象均為地方環(huán)保局。
中國綠發(fā)會副秘書長馬勇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目前來看,檢察機關提起的公益訴訟主要還是在生態(tài)環(huán)境領域,更多地還是偏向于環(huán)境行政公益訴訟。
很顯然,一方面,檢察機關獲得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授權,一方面檢察機關對行政機構本身有天然的監(jiān)督的職責,在提起行政公益訴訟上具有自身優(yōu)勢。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環(huán)保法對環(huán)境公益訴訟主體資格放開,但是,在環(huán)境行政公益訴訟上因為缺乏相應的法律支撐,社會組織實際上一直被擋在“門外”。
“今年兩會上,我們也提交了相關的提案,建議國家建立起行政公益訴訟體制,應該像民事公益訴訟那樣,把原告稍微拓寬,符合一定條件的社會組織應該也能提起行政公益訴訟。”馬勇說,行政公益訴訟應該更多地置于社會監(jiān)督之下,發(fā)揮社會力量對行政公權力的監(jiān)督,公權力對公權力的監(jiān)督可能會受到地方或其他方面的約束,監(jiān)督不充分。
值得肯定的是,即使在社會公益組織提起行政公益訴訟難度較大的當下,檢察機關被作為“國家隊”的加入,對于推動民事公益訴訟的發(fā)展還是起到了較大的促進作用。
除了直接提起民事公益訴訟外,檢察機關具備兩項職能,一個是在社會公益組織提起訴訟后,檢察機關可以支持起訴的身份出現(xiàn),會對整個案件的起訴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此外,對于一些存在問題的案件,檢察機關還有督促起訴的職能。
馬勇介紹,去年以來,中國綠發(fā)會有幾起公益訴訟的案件就是檢察機關督促起訴的,但是,從總體上看,檢察機關在督促起訴這塊發(fā)揮得還不是很突出,相關程序和機制仍需要探索。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lián)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lián)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xiàn)在本站,可聯(lián)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